正視你不容小覷的大腦疾病-憂郁癥
很多人仍認為憂郁癥是一種心理狀態,是在現代社會繁忙且高壓生活環境下導致的情緒問題,也讓憂郁癥被認為是現代社會的「文明病」。也因此很多人會誤認為憂郁癥患者只是心情不好,甚至認為患者是「想太多」或是「大驚小怪」,期望用一般安慰人的方式來勸說患者,要他「看開點」。或是輕視了他們的癥狀,認為只為了一點小事就如此沮喪,是抗壓力不足的表現,有時甚至指責對方的憂郁表現,強迫對方打起精神來,反而導致問題更加嚴重。因為憂郁癥不單純只是心情上的低落,而是貨真價實的生理疾病,通常是腦部出現了異狀,而導致憂郁癥的產生。
憂郁癥是一種生理疾病,而且也不只在文明社會發生,早在公元前340年,生在楚國的三閭大夫-屈原,就被后人從其留下的作品當中,判斷是因為憂郁癥而投江結束自己的生命。公元前400年,古希臘醫生希波克拉底曾指出「恐懼和絕望持續很長時間」就是「精神憂郁癥」這種疾病的征兆。而在歐洲有紀載的憂郁癥,則是在文藝復興時期,當時的醫生與神職人員博德認為癥狀的來源是「邪惡的黑膽汁」[1],總是覺得害怕恐懼,覺得身體心理都不舒服,無法安心,充滿著黑暗絕望的思想。諷刺的是很多優秀的文學與藝術作品都在這樣的抑郁的文藝家手中誕生,知名思想家魯索就是一例,但這時已經將憂郁癥正視為一種疾病,認為是體內的狀態失調,尤其是黑膽汁過多的緣故,患者透過各種醫學上與宗教上的療法來舒緩癥狀。
[1] 《瘋癲文明史:從瘋人院到精神醫學,一部 2000 年人類精神生活全史》2018史考爾(Andrew Scull)
現代人的憂郁癥問題不減反增,瑪麗蓮·夢露、羅賓威廉斯、港星張國榮等知名藝人都是因為憂郁癥而結束自己的生命。世界衛生組織WHO預估在2020影響全球最劇烈的三大疾病將會是心血管疾病、憂郁癥及艾滋病,憂郁癥造成患者失能的人數與社會負擔的比例僅次于心血管疾病,是不容輕視的健康問題。WHO在2017發布[2]的報告中指出,全球有超過3.2億的人受到憂郁癥的困擾,每年有超過80萬人自殺,但就醫的比例不到一半,在人均所得較低的國家,憂郁癥患者的就醫比例甚至不到30%,全球憂郁癥患者人數統計數字中,亞洲與太平洋地區患者占了約全球的半數,這兩區原來就是人口較為密集的區域,也因此憂郁癥是無論開發中或已開發國家都需要正視的問題。而在全球的憂郁癥患者還有一項共通的趨勢,女性患上憂郁癥的比例在每個國家與每個年齡層都高于男性,這和女性在生理上的賀爾蒙波動與生活的習慣都有很大關系。
[2] 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detail/depression-global-health-estimates
臺灣經濟研究院生物科技產業研究中心推估,在2020年全球的抗憂郁產品市場將會突破90億美元大關,來到93億美元。根據衛服部[3]提供的統計數字,因憂郁癥而就醫的患者年年成長,直到2018年全臺有超過130萬的患者在服用抗憂郁藥物,且依然是女性遠高于男性,即使如此,就醫人數還是比起衛福部所預估的200萬名憂郁癥患者低出許多,顯示出仍有許多的憂郁癥患者沒有尋求醫療管道的協助。
[3] https://dep.mohw.gov.tw/DOS/cp-1720-9734-113.html衛福部,1.4-01 抗憂郁藥物使用人數
憂郁癥在國際社會逐漸受到重視,如何消弭對憂郁癥患者的偏見,了解憂郁癥病因,將其視為生理疾病,如何妥善保養照顧自己來預防憂郁癥,以及患病后勇于尋求正式醫療管道來治療與追蹤,我們都應該努力的方向。
憂郁癥常常被污名化,認為其玻璃心想太多、具危險性或會自殘,人們可能會責備患者,很難去正常看待這個疾病,也因此會讓憂郁癥患者隱瞞病情,怕被周遭的人貼上標簽,影響觀感,因此而不敢就醫,反而導致病情惡化。其實憂郁癥是就像免疫失衡或是胃潰瘍一樣是身體的疾病,沒什么好難為情的,應該要用正確的觀念來面對它。
憂郁癥的成因有很多種說法,以下列出較常出現的四種
而不良的生活環境、不正常的作息、緊張的人際關系、其他疾病與壓力、藥物濫用或酒精濫用等外力,都可能是誘發因子,讓憂郁癥找上門。
憂郁癥既然是一種病,就可以透過正確的觀念來預防與治療,以及在接受治療后預防再復發。預防憂郁癥也要從生活中的習慣下手,運動和聽音樂都有助于促進多巴胺分泌;陰暗低溫的條件會影響人的新陳代謝與生理機制,使情緒紊亂陰郁,因此常常曬太陽能免于憂郁;充足的睡眠能使腦部與身體放松;減少外在壓力,適度自我調適,學習放松,遠離觸發憂郁癥的危險因子,避免憂郁癥。透過飲食上的營養補充來幫助放松、消除焦慮,以及增加神經傳導物質,維持體內的快樂因子,吃出健康好心情。
透過攝取營養素來預防憂郁癥,主要從兩個方面下手,一是降低壓力,使情緒保持穩定,降低憂郁癥發生的機率,二是恒定腦中的神經傳導物質,維持正常的生理機能,增強對憂郁癥的抵抗力,遠離憂郁癥的威脅。
快速閱讀更多防憂原料數據,打造精準市場:逢興百科專新智志Vol19 正視你不容小覷的大腦疾病-憂郁癥-下篇
閱讀更多保健食品代工趨勢報告-逢興百科專新智志
需要瀏覽產品功能分類頁請至:逢興生技保健食品代工分類
逢興生技,立足臺灣的保健食品研發專家更多資訊歡迎聯絡我們
作為深耕多年的保健食品專家,逢興生技歷年皆與各大同業一同參展。今年展會,逢興生技無畏疫情,結合科技與創新,在上海首創獨一無二的「逢興智能化展會」!
保健食品開發的新寵兒 FRESH-Jelly™ 新凍 保健食品代工市場雖還是以錠劑代工、膠囊填充代工等服務為大宗,但根據調查顯示,近年來保健食品開發的型態已逐漸擺脫
逢興生物技術三項產品榮獲國際質量評鑒大賞,質量備受國際肯定 國際質量評鑒大賞(Monde Selection),創建于1961年,由位于比利時布魯塞爾的國際和獨立的質量研究所,具代表性的世界